第66章 董大人所养的死士(1 / 1)

此次行事,但凡参与之人皆是他亲自挑选,且保证是对他忠心耿耿的死士。

绝对不会背叛他。

更不会将藏粮之所说出来。

也正是如此,他才胆敢火中取栗,打董天无比看重的赈灾粮草的主意。

虽然不知道为何走漏了风声,让董天听到了消息。

但听到是一回事,有没有证据是另一回事。

今日,有王允和杨彪在这里,没有证据就算是董天也别想取他性命。

就这样,过了一会儿。

张辽大步走了进来。

在他的身后,十多个锦衣卫,押着七、八个一身狼狈带着血迹,穿着下人装束,腰间配剑之人。

且在他们的双手虎口处都有一层又厚,又重的老茧。

在经过董承身边的时候,七、八个身着下人装束之人中的一个,神情微变,有些异样,又马上低下了头。

随着这一行人走进来,立刻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这……也是董天的人?

人人皆身着黑色锦服,腰陪绣春刀。

身姿挺拔目光坚韧,带着丝丝寒意和凛冽的杀气。

一看就知道绝非寻常人也。

王允和杨彪的脸上都带上了一丝凝重之色。

董天的势力与日俱增。

身边的能人异士也越来越多,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随后,他们便将目光移到了被锦衣卫五花大绑着的七、八个人身上。

穿着下人的装束,一身狼狈不堪,带着点点血迹。

显然是经过了一场恶战。

另外从他们的腰间佩剑,以及虎口上厚厚的老茧。

无一不在证明着,这些人可不只是下人这么简单。

更有可能是死士!

这难道是董承养的死士?

王允和杨彪在心里暗自想着,心里越来越感觉有些不妙。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豢养死士可是大忌!

暂且不提私吞粮草之事,就这几个死士若能确定是董承的,董承也很难能保得住这条命。

不过,让他们略微宽心一些的是,死士之所以为死士,就是不怕死,就是对主人忠心耿耿。

想来是没有那么容易让他们开口的。

董承在第一眼见到这几个死士的时候,也是瞬间一愣,随后又赶忙隐藏了起来,装作一副与自己毫不相关的样子来。

心里那股不祥的感觉却是愈来愈重。

这几个人他一直藏的很深,怎么可能被抓住。

难不成……还真的被发现了?

至于其他的人则是没有太多的异样。

在此次私吞部分赈灾钱粮之事里,他们只是参与了部分而已。

董承可不会把什么事都告诉他们。

毕竟,这种事情向来都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大将军,证据已经带到!”

张辽对着董天双手抱拳道。

“嗯。”

董天颔首。

张辽转过身去,看着董承问道:“这几个人,你可认识?”

董承看着那几个被抓住的死士,摇头道:“不认识。”

他相信,这些死士绝对不会背叛他,绝对不会将他供出来。

只要他也咬紧说不认识便好了。

张辽冷笑了一声,“可是这些人可是认得你啊。”

他一把抓起其中的一个人来,“你可认识我们这位大人?”

“我……我……”

那人神色惊恐,目光下意识地看向了董承,但是又马上移开。

浑身颤抖着,低着头,神情有些狰狞。

不知道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惭愧。

“说!”

张辽大喝了一声。

那死士如同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道:“认识……小人认识……”

“我等皆是董承,董大人所养的死士。”

此言一出,王允、杨彪顿时一怔。

这……

不是说死士都是忠心耿耿,宁愿自己身死也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么?

怎么就……摊牌了?

董承也是一愣,这可与他所料想的不一样啊。

这可都是对他忠心耿耿之人运。

怎么就叛变了?

不过如今也根本由不得有太多的犹豫,赶忙道::“冤枉!冤枉!”

“我根本不认识此人,此人是在诬陷!是在诬陷!”

“司徒大人、司空大人,你们可万万不可听信此人之言!”

“那这个呢?”

张辽招了招手,立刻就有兵卒在外面推着一车粮草走了进来。

“这些粮草乃是从你府中搜出的粮草,洛阳城千、万百姓亲眼所见。”

“我张辽诬陷得了你,洛阳城内的千万百姓难道也要凭空诬陷你么?”.

将粮草藏在了自己的府上?!

听到这些粮草是从何处找出来的。

在场的众人皆是一怔。

不知道是该说董承胆大包天呢,还是该说他实在是太过聪明。

将赈灾用的粮草放在自己的府上,一旦被发现,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可是若是发现不了呢?

任谁又会想到这么危险的东西竟然会放在自己的府上!

不过现在……

董承所面临的,是前者。

这……这…….

董承顿时瞪大了眼睛,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在他面前,粮草车上有个显眼的标记。

正是他董承府上的物件才会做此等标记。

也就是说,这辆运粮车是他董承府上之物。

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他府上找出来的。

几乎无可辩驳。

怎么办?

绕是在官场混迹多年的董承一时之间也束手无策。

深受他信赖的死士被擒、背叛了他。

将粮草藏在自己的府上,这原本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做法,反而让他深受其害!

“我……我……”

董承皱着眉头,支支吾吾,连一句冤枉了喊不出来了。

一切似乎已经尘埃落定。

董天淡淡地道:“这些粮草,乃是为了赈灾,是为了救兖州数百万即将被饿死的难民。”

“然而,董承几人竟然连这些用来救命的粮草都敢动,实在是天理不容。”

“我欲杀之,你等还有什么可说的么?”

四位大臣早已经磕头如捣蒜,乞求饶命。

董承也神色大变,惶恐道:“饶命!饶命啊!”

“我……我……”

“大将军!”

就在这时,杨彪忽然站了出来,对着董天拱了拱手道:“就算这些粮草是从董承府上找出的,也不能就证实这些粮草就是赈灾用多的粮草吧。”

“董承在朝中为官多年,就算不少粮草,恐怕也说得通吧。”

是啊!

董承一下子就想通了。

(/36071/36071616/1175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