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速传韩国公觐见!李善长差点被吓跪!(1 / 1)

听到秦宇这话,朱标信以为真的点了点头。

但是燕王朱棣却用着怀疑的目光盯着秦宇看了半响,这才缓缓低下头,做起了笔记。

没错。

朱棣根本不相信秦宇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来解决藩王制度带来的隐患弊端。

一时间,教室里再次陷入死寂沉闷。

隔壁暗室中的朱元璋和朱标、朱棣等人一样,都在苦思冥想。

如何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来解决藩王制度所存在的弊端隐患。

盏茶功夫过后。

众皇子纷纷停笔,显然是已经做好了笔记。

就在这时,周王朱橚忽然开口,“秦先生半个月前告诉我们,半个月后的今日来此听您讲授屠龙术。”

“除此之外,秦先生就没有其他事要与我等说的吗?”

这话一出,众人再次将目光落在秦宇身上,静等他的下文。

秦宇摇摇头,“暂无他事,诸位请回吧。”

朱标、朱棣等皇子纷纷起身告退。

朱标突然开口询问,“敢问先生,我等半个月后再来吗?”

“非也非也。”秦宇摆了摆手,“两个月后的今天,你们再来此处。”

原本已经走到门口的朱棣等皇子,顿时停下脚步,转身看向秦宇。

半个月来此听秦宇讲述屠龙术,这已是不成文的规矩。

为何秦宇这次要将日子推后两个月?

身为太子的朱标,这时成为了众兄弟的嘴替,问出了他们最想得到答案的疑问。

“敢问先生,为何要两个月后来这里?”

秦宇神秘一笑,“两个月后来了就知道了。”

“诸位慢走,恕不远送!”

……

朱元璋、朱标、朱棣等皇子陆续返回皇宫。

朱元璋立即让内侍传唤朱标到御书房进谏。

朱标到来后,跪地请安,不待发话,朱元璋劈头盖脸便喝问。

“秦宇最近这段时间都给你讲述了些什么,一字不差的全部告诉咱!”

朱标虽不明所以,但不敢有任何隐瞒,将秦宇于半个月前讲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那一套理论,一字不差的讲述出来。

朱元璋听后,久久无语,盏茶功夫过后,才挥了挥手。

“你且退下吧。”

“是,父皇!”

等朱标走后,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皱眉沉思,脸阴晴不定。

片刻过后,朱元璋这才叫来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速速去请韩国公进宫见咱!”

“是陛下!”

不过多时,一名身穿大红袍服,头发灰白的老者匆匆走进御书房,纳头便拜。

“微臣李善长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人正是大明王朝初的第一谋士,开国六公爵之首的韩国公李善长。

身为曾经大明王朝的左丞相,朱元璋将其比作萧何,张良一般的人物,彼此意气相投。

而李善长从指挥作战到军资公用,经常参与其中。

明朝建立后,许多政策、法规、制度、礼节以及礼仪等,都是由李善长亲自制定或牵头完成的

所以李善长才能在大明朝建立之初,得以封公,并且位于六公之首。

但是洪武元年至洪武四年这期间,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权力过分膨胀,从而导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激化。

朱元璋那时便对李善长愈发不满。

因此在洪武四年,李善长因长期患病在家休息很多天,没有能够前往中书省处理政事,心中倍感不安,于是上疏恳请致仕,也就是退休。

其实李善长当时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其一,为了向朱元璋表示自己未能尽职,而有愧于朱元璋的信任。

其二,是想借此机会试探一下朱元璋对他的态度。

这也是历朝历代开国大臣惯用的一招。

但朱元璋是谁?

开局一个碗,最终打拼成为开国皇帝的人物,根本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批准了李善长的请求,让他回老家休养了。

而李善长退下来之后,担任多年丞相的汪广洋才得以迁升称为左丞相。

汪广洋此人跟随朱元璋多年,深得信任,并且为人小心谨慎,灵敏持重,朱元璋对其很是放心。

可是汪广洋此人能力一般,办事乏力,事事请示,令朱元璋十分失望。

于是当年李善长趁此机会,将自己的亲信胡惟庸推荐进入中书省。

胡惟庸此人精明强干,又得到李善长的指点和他旧部的支持,加上本身就善于逢迎,所以很快便成了朱元璋身旁的红人。

因此,今年年初,朱元璋一纸调令,让胡惟庸升迁为左丞相,而汪广洋则被降为右丞相。

至于李善长在疾病痊愈之后,曾经主持修建临豪宫殿,去年与曹国公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督修圜丘,至此便留在京师。

直到今日,李善长都没有想到朱元璋会再见他,所以匆忙赶来,略显狼狈。

“你且起来说话吧。”

朱元璋淡漠的声音响起。

李善长这才小心翼翼的把头抬起,缓缓起身,映入眼帘的便是朱元璋那张阴沉凝重的脸庞。

李善长心中顿时打了个突突。

又出事了!

身为朱元璋打天下、开国称帝这个期间最大的谋臣,李善长太知道朱元璋各个表情意味着什么了。

如今朱元璋神情凝重阴沉,那肯定是出大事了。

莫非是太子那边出了问题?

就在李善长面无表情的浮想联翩之际,朱元璋突然淡淡开口。

“国公且过来看看。”

朱元璋说着,指了指御桌。

李善长连忙弯腰低着头,来到御桌前,便见到桌面平铺着一份文卷。

阅读这个文卷之初,李善长花白的眉头时不时皱动一下。

因为这个文卷上面的内容,很多词语李善长也是第一次见到,不懂其意。

但随着时间推移,李善长看的内容越来越多,他那皱在一起的眉头也逐渐舒展而开。

当明白文卷上各个名词的概念含义,再结合整部文卷的大体内容,李善长心中暗暗赞叹书写这篇文卷之人的才华。

但当看到后半部分内容后,李衫长额头开始渗出密密麻麻的细汗,甚至不断颤抖,脸色煞白一片,呼吸都开始急促了。

当李善长看完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字,只觉胸口发闷,双腿发软,差点跪在地上。

这时,朱元璋那不咸不淡的声音再次响起。

“国公可看完了?”

李善长连忙擦擦额头上的汗水,低头回应。

“回禀陛下,微臣看完了。”

朱元璋眼底划过一抹隐晦的色彩。

“既然你看完了内容,那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咱很想听一听曾经的左丞相,有何高见!”

(/97087/97087283/1150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