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刮骨刀(五)(1 / 1)

将门权宠 薄须 1258 字 28天前

祥符八年,四月。

滨州的瘟疫彻底结束,用以隔离感染瘟疫患者的医馆逐渐拆除。萦绕在大街上的艾草气味被一场大雨冲刷得干干净净,地面上曾经残留的石灰也了无痕迹。

楚识夏在扬州和谈蕴告别。

“滨州事了,庆州你又当如何是好?”谈蕴站在船头,迎风而立,“我听说,吴光并未称王,入城第一件事就是掠杀官员与豪强,将土地分给农户。这两年来,庆州上下,莫不宾服。”

楚识夏不答反问:“你觉得他是个好人吗?”

谈蕴思索片刻,只能回答:“是个苦命人。”

“古往今来,官逼民反的事并不少。吴光盘踞庆州不出,不是因为他爱惜百姓,而是因为他只能守。他知道他打不赢。”楚识夏缓缓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两年,庆州的城墙他也没少修,他在等我与他一战。”

“若你打不赢,滨州平定瘟疫便是过非功。”谈蕴忧心忡忡道,“一定会有人说你延误军机。”

“你怎么知道我打不赢?”楚识夏散漫道。

谈蕴有点惆怅地说:“你有调动江南六州军队之权,拿下庆州自然不在话下。只是战火一起,必然生灵涂炭。”

船靠岸了。

“别说我了,说说你吧。”

楚识夏故作轻松道:“回兖州之后,你打算怎么办?我听说你未婚夫上门退亲了。你祖父与我兄长曾有一面之缘,若有需要,我可以让我兄长写信到兖州,令为你谈一门好亲事。”

“我本就无意与他结亲,此举正合我意。”谈蕴释然一笑,“他家中无非是嫌我在滨州赈灾,抛头露面。我亦不愿作笼中鸟雀,供人把玩翎羽。”

“回兖州之后,我想编撰医书,将诊治瘟疫的经验流传下去,然后开一间学堂,广纳女子学医。”谈蕴坚定道,“我知道此事困难重重,但我还有一生与世俗消磨。”

楚识夏看着她倔强美丽的面庞,不由得失笑。

谈蕴了然,“又想起你那位故友了?”

“是啊,你和她真的很像。”

“你还没有告诉我她是谁。”谈蕴好奇道。

“她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女子。”

是江南素有才名的霍文卿,也是被帝都百姓编造桃色传闻的霍文卿,更是一根凤凰步摇断送废太子野心的霍文卿。

楚识夏说,“下次见面的时候,我再告诉你。”

“居然卖这样的关子。”谈蕴并不生气,真情实感地露出一个笑容,“那就等我们一百岁再相见的时候,你再告诉我吧。”

——

扬州书院。

白子澈站在廊下远远地看着摇头晃脑读书的孩子们,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孩子们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参差不齐,书读得磕磕绊绊,要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地教。

“这些孩子都是从滨州送来的孤儿,借住在这间书院。等滨州重建完成,就可以回到故乡。”白子澈感叹道,“这场天灾终于结束了。”

“新任滨州刺史是在翰林院埋没了多年的能人,不拜码头,不行贿赂,幸而有陛下慧眼识珠,力排众议让他上任。”楚识夏说,“他会照顾好这些孩子的。”

白子澈有些好奇,“这种话本子里才有的故事,是怎么发生在陛下身上的,你别告诉我是巧合?”

楚识夏微微一笑,道:“他文章写得极好。刑部推三阻四不肯杀许多寿的时候,就是他上书驳斥,骂得那帮打太极的老东西狗血淋头。有胆识,有文笔,陛下自然而然地就看见他了。”

皇帝本就磨刀霍霍向阉宦,奈何刑部中不乏和许得禄有牵连的官员,借口一套又一套的。那位韬光养晦的新刺史将这层遮羞布捅得七零八落,正合皇帝心意。

“可是刺史也是一方大员,你怎么保证这个位置不会落到阉党、庄首辅或者摄政王一方的人手里?”白子澈还是觉得冒险。

“这么多年,陛下难道不知阉党猖獗?他如此容忍,不是因为和宦官情深义重,而是因为他身边没有可用之人。”楚识夏条分缕析道,“如今陛下倚仗的儿子是你,倚仗的臣子是我、是裴璋,是云中楚氏和关中裴氏。”

“陛下欲除阉党,制衡庄首辅与摄政王的位置就会空下来。”

白子澈豁然开朗,也有些惊讶,“所以,他一定会用一个毫无背景的寒门子弟。开设讲武堂、借清算田亩革除朝中旧弊,都是为了寒门子弟入朝为官做铺垫。你和裴璋一开始就打算好了。”

楚识夏微笑着点头。

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从《军政十奏疏》第一个字落下时便延伸至今,一路畅通无阻地通向遥不可及的未来,所有人的命运都和那个下午写下的每个字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白子澈轻叹,“我和你们还差得很远。”

楚识夏还没来得及劝慰他,放学的孩子们便涌了过来。不少孩子都认得白子澈,白子澈性格温和且没有架子,素来讨小孩子喜欢,孩子们围着他叽叽喳喳地说话。

只有一个女孩怯生生地站在不远处,对白子澈行礼。

“那是?”

“她叫莫媛。”白子澈斟酌道,“是沉舟捡回来的孩子。”

——

夜深人静。

楚识夏坐在窗台上,指尖弹起一枚铜板又接住,如此反复十余次。清朗的月色从头淋下,仿佛一场银色的暴雨。

“大小姐,该吃药了。”玉珠说。

“你见过莫媛了?”楚识夏随口问。

“见过了。”玉珠犹豫着说,“她问我,是不是认识沉舟,还问沉舟什么时候来接她。我就问了她家里的事,这孩子家中为贪官污吏所害,没有活口。沉舟杀了官府的人才把她带出来。”

“她家在哪?”楚识夏平静地问。

“庆州,青柳镇。”

楚识夏的手微微一颤,“她家里……是因为新政吗?”

玉珠沉默地点点头。

铜板应声而落,楚识夏深吸一口气,双手捂住了脸。

“大小姐,这并不是你的本心。”玉珠挣扎着说,“只要你不说,莫媛不会知道的。等她长大了……”她会理解你的。

“等她长大了,识字、读书、明理,她就会知道她全家死于朝廷推行的新政——这不是我的本心,可若贪官污吏没有借新政发挥,她也不会成为孤儿。”楚识夏喃喃道,“我没有办法说服自己,这不是我的错。”

(/59975/59975379/1133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