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战争后最大的胜利果实(1 / 1)

1889远东枭雄 硬糖先生 1280 字 8个月前

如果说远东的恶劣局势仅仅是让英国人动了扶持北洋取代满清的心思,那么德国人就是直接付出了行动。

德国外交部通过近些年和北洋的往来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北洋如果能进入中枢,那就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这样一个国家肯定不会无视英法俄等国对他们的掠夺以及殖民,德国在这方面很有优势,如果能够拉进与北洋的关系,甚至将北洋直接扶持起来

那么德国在远东就能得到一个相当分量的盟友,在德国开始大力发展海军而越来越引起英国猜忌的时候,这将让德国战略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善。

俾斯麦也曾经在私下说,清国获取战争不是一件好事,准确的说对他们的中枢不是一件好事,他们贪婪愚蠢的举动已经让其内部代表着现代派的北洋越来越无法忍受。

德国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那么很有可能在五到十年内在远东给英法制造一个大麻烦,当第二次战争爆发后这将为德国减轻许多压力,但要做到这一点,德国就必须放弃某些在华利益。

这件事情在德国政府内部引起了一阵争论,最终还是德皇拍板决定对北洋继续进行支持。

“在远东我们需要殖民地也需要盟友,但是考虑到德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与英国的海军实力对比,盟友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殖民地!”

在会议上德皇很清晰的阐述了他新的对华政策,这个政策得到了海军的全力支持,他们从军事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

财政部长则是看到北洋控制下的广袤市场,未来说不定会是整个清国的市场,这对于工业化进展飞速的德国来说是最大的财富。

于是,在几个部门的大臣统一意见后,德国政府召见了许景澄,告知他德国愿意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友好关系,并为北洋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同时与英国一样,德国愿意为北洋制造新的战列舰,如果不愿意用德国设计,北洋可以用其他国家设计的图纸来建造。

除此之外,德国各种大学和军校也为北洋敞开着,如果北洋愿意随时可以派出任意数量的留学生。

但是这一切只适用于北洋,不包括那个满清朝廷和其他的地方实力派,这是赤裸裸的区分对待。

当这个消息传回过国内后,王启文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知道,中日之战后最大的胜利果实北洋总算是吃到了。

北洋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欧洲列强的认可,他们愿意基于北洋的实力而进行一系列的扶持以及交易。

而且这对于王启文来说也是一个好机会,德国人放宽了留学的名额,也对学科种类不做限制,他可以培养一批新的人才,用他自己的名义对这些人进行资助。

而新式学校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快速扩张,王启文已经计划好了,当他以自己的名义对留学人才进行资助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条件,那就是新式学校出来的人具有优先权。

尽最大可能让那些民间有着扎实基础的读书人进入新式学校学习,随后在从中挑选中其中的佼佼者去深造。

当然,最后不管是从国外留学回来还是新式学校中毕业的人都可以在北洋中担任重要职务。

新式教育的推广将在这一套方案实施后减少许多的阻力。

除了生源的问题外,王启文还要解决经费的问题,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王启文趁着马建忠等待海军搜集那艘日本战舰情报的功夫与冯志宇等人商讨了一番,

最终决定要拿出赔款中的50%投入到教育体系中,发展工业的钱就利用德国人的贷款以及从朝鲜索要的保护费。

朝鲜在北洋的支持下才拿到了对马岛和两千万两的赔款,北洋现在索要保护费他们肯定不能不给。

而宗主权王启文也决定拿出来换一笔钱花,这东西早晚要被淘汰,与其被动放弃不如趁着现在俄国在日本搞事情,欧洲列强无暇顾及这里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

北洋趁着欧洲政府展现出亲近和支持姿态的宝贵机会对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进行了重新规划,而这一段时间里,李鸿章在京师中与帝后二党的交锋也趋于白热化。

总的来说,李鸿章进京对于北洋和中枢都是一场考验,李鸿章想为北洋和自己谋取到更大的利益,而中枢也憋着坏要分裂北洋,同时帝后二党也想趁这个机会扩大优势。

在这个复杂局势下,帝后二党在表面上都暂时放弃了对权利的争夺,一起对付北洋,但私下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针对北洋,慈禧甚至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李鸿章不肯对王启文进行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削弱那么她就会派人去找王启文主动透露她的某些计划,来加大王启文与李鸿章之间的间隙。

从拉拢李鸿章变为拉拢王启文,让北洋这个庞然大物分裂开来,为此她可以满足一些王启文不太过分的要求。

如果能成功的话,后党将有荣禄和王启文,帝党夺权将面临极大的阻碍。

同时,光绪在翁同龢等人的提醒下也有这样的打算,帝党在有着分裂北洋的算盘外拉拢王启文或者李鸿章的心思比起后党更加的强烈。

北洋新军的强大实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如果帝党能够拉拢住王启文那么帝党将有更强的军事实力,比后党所依仗的荣禄更强的军事实力,夺权会更加方便。

帝党的这一点小心思,慈禧也是明白的,不过她对此并不是太担心,因为慈禧有权利去满足王启文的要求,而光绪没有这个能力。

而李鸿章在进京前其实就嗅到了中枢内越来越重的火药味,在等待了几日了解透彻中枢内的情况后,李鸿章决定主动退让一步,让帝后二党连表面的合作都维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