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部长,海军现在的实力足够保证未来5年以内的国家安全了,现在欧洲局势你是很清楚的,在两个集团分出胜负前他们是不会有太多精力投入到亚洲的,
而美国人隔着太平洋,亚洲也不是他们绝对的战略重点,在这段难得的和平时间里,我们的重点应该是继续发展我们的工业,提高我们的国力。
我国只是一个初级工业国家,与欧洲以及美国这样的强国是有一定差距的,钱要花在最重要的地方上。
再说了,海军淘汰旧的舰艇,但也有新的舰艇服役,光造船厂里就有四艘世界一流水平的主力舰,新式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也在建造和海试,
中枢已经在能够保证财政的情况下尽力加强海军了,这一点你应该明白。”
王启文这话说得不是很客气,他并不是不在乎海军,但是问题在于,如果继续扩张海军的话,那么不仅会打乱他的整个战略部署,而且也会使国家错过展的良机,
中国好不容易结束了战争状态,让财政能够喘口气,将整个国家的注意力转到工业建设和教育上去,利用欧战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国家的快速发展。
如果执意维持一支大海军的话,这实际上是会拖累国家发展的,维持一支舰队的战斗力需要的花费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而且没有足够的工业和经济基础,在强大的舰队也只是一支一次性舰队,完全没有足够的生命力,王启文是不会让舰队变成一次性工具的,
如果舰队和工业发展相互冲突,他宁可将所有的主力舰都买掉也绝不会放松工业的建设。
见总统有些生气了,刘步蟾也没有再提海军内部不满的事,他知道总统是不会让他包里那两份计划通过的,于是刘步蟾迅速结束话题告辞,离开了总统府。
海军的不满,王启文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没有哪个将军愿意看着自己指挥的军舰越来越少,而他们大多是不会关心这支舰队会对中枢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不只是海军,陆军对这一阶段的国防政策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裁军的阶段,争取用现有的经费维持一支更有战斗力的国防军。
所以陆军许多紧急扩编的部队都被撤编,军管的结束也让陆军人数下降,按照新的国防计划,陆军规模要从战时接近两百万人下降到一百万人以内。
和海军淘汰旧式舰艇一样,陆军省下来的宝贵经费要加强给装甲兵,航空兵这样的新式兵种以及炮兵这种技术兵种。
接下来的时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现在可以很确定的一点是欧战肯定会爆发,到那个时候唯一能够对中国有威胁的国家将是美国,
现在将舰队规模进行缩小,努力构筑防御姿态这将会缓解与美国的关系,美国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在塔夫脱访华之后,他们就缩小了太平洋舰队的规模
那些从太平洋舰队中调出的军舰加强给了大西洋舰队,增加美国对欧洲方向的影响力。
双方这样的缓和举动能够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英国让中美两国相互敌对牵制的计划得逞以及双方产生战略误判,但中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必须更加谨慎才行。
因为英国大量军力返回本土会导致许多地方的战略均势被打破,而这一现象绝对会越来越严重,所以英国人一定会在彻底收拢力量前尽可能的给其他国家—准确的说是中美两国,制造麻烦。
………………………………
美国驻华大使柔克义站在大使馆的阳台上眺望着使馆外的风景,现在的东交民巷与前清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这里不再是法外之地,各国使馆内的保卫部队也被中国政府要求不允许在持械的情况下踏出使馆一步,在各国使馆外面还有中国的宪兵把守,协助保卫这里的使馆,丝毫不顾一些国家的抗议。
中国政府如此强硬的做派让普通的居民深受鼓舞,现在东交民巷随处可见普通的民众,一些年轻人在经过英法等国的使馆时,总能感觉到他们身上散发出一种示威的气息。
而这确实让英法等国的一些人不满,在私下里他们经常哀叹曾经“文明宁静”的东交民巷在中国政府的纵容下彻底堕落了。
对于这一点柔克义不做任何评价,但作为一个对中国很了解的大使,他能够从外面那些普通人身上看出这个国家都在发生某种历史书中所记载的变化。
中国在变得更自信,他们在找回曾经顶级强国的那种心态,而这从某种方面来说对于美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前不久的东印度群岛危机更印证了这一点。
面对衰落的荷兰,中国人连表面的尊重都很吝啬,如果不是英国在东南亚还有一定实力的原因,也许这场危机不会这样体面的结束。
欧洲和美国必须要接受中国是一个强国的事实,本就十分狭小的世界舞台又迎来了一位新人。
但是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却有着一定的帮助,双方都对英国把持着世界上绝大部分利益感到不满,
并且在各自的区域都有一定的实力,如果能够加以利用的话,这将是美国难得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国内对前一阵子东南亚发生的危机采取观望立场,也不理会英国在这场危机中拉拢他们的举动。
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大多数美国政客都认为目前还不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他们要等荷兰人真正手忙脚乱之后再决定美国对东南亚的政策。
而柔克义也被命令要尽力让中美之间出现一种默契,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在柔克义看来中美之间还需要更多合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