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六 “毫不关心”欧洲事务(1 / 1)

1889远东枭雄 硬糖先生 1195 字 8个月前

艾登的目的最终是要拉拢俄国而不是对他们进行威胁,这一点得到了英国政府大部分人的支持,之后他在上议院的演讲中说:“人们必须正视德国与苏俄在波兰行动的不同,而且苏俄新的西部边界是符合寇松线的。”

他强调在如何判断俄国人占领波兰时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德国人首开不宣而战侵入波兰的先例,否则俄国人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第二,俄国政府的行动,是要把俄国边界推向实际上就是凡尔赛会议时寇松勋爵所建议的边界。”

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更是直接表示俄国军队占领的不是波兰的领士,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用武力掠夺的领士。

英国驻外大使在面对其他国家的询问时表示如果把俄国的推进同德国的推进相提并论,这就是罪恶的丧失理智的举动,

英国驻苏大使西兹也主张在苏俄出兵波兰问题上应采取慎重态度,他强调赢得苏俄的合作将不仅可以增加对德国作战的实力、保护英国的利益,而且对波兰也会有所帮助,故与苏俄保持全面关系并利用任何可能使苏德疏远的机会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英国人还是很谨慎地就此事与中国政府进行探讨,但是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回应,因为现在中国正在忙着处理东南亚和印度的相关事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印度,因为3月29日德高望重的印度领导人鲍斯不幸逝世,

在20日中英利雅得条约签订后,鲍斯便和他的追随者准备建国事宜,29日当天他刚刚从中国回到了加尔各答,随后几天他将在加尔各答的威廉堡与穆盟领导人真纳会面,商讨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

联合政府是王启文在与鲍斯的一次会面中提出的“建议”因为印度的民族问题非常复杂,如果不广泛征求意见,极有可能导致冲突的发生,而这会让亚约国家对印度的资金以及物资支持出现问题,鲍斯对此极不情愿,但是在王启文的强力建议下,他最终松口同意与真纳会面。

但他也强硬的拒绝与其他民族势力会面,因为这些民族或者抵抗力量过于弱小,在反英斗争中没有什么突出贡献。

而在与真纳会见前鲍斯还有一场会议要参加,这场会议的目的是筹备着第一届完全独立自主的印度民族主义的国会,按照鲍斯的话说这是一场团结整个印度的会议,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印度,如果会议达成一致意见,或许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印度将崛起。

由于重要人士太多,为了表示重视,亚约的印度司令部也派出部队执行安保任务,但是由于现场人数太多已经加尔各答实际上刚刚摆脱混乱局势,一些极端人员和“英国人的忠实走狗”还是找到了机会。

在会议开始后不久,召开会议的威廉堡内就传出爆炸声,鲍斯以及印度国民军数位高级军官所在的休息室发生了剧烈爆炸,休息室内所有人被当成炸死,随后现场又冒出了许多武装分子,

由于鲍斯拒绝中国等亚约部队进入会场,而是要求印度国民军承担安保任务,所以这些武装分子穿着印度国民军的军装,伪装成维持治安的人员混进了会场,他们趁乱向参加会议的代表开火射击,投掷炸弹并尽可能的制造混乱。

许多鲍斯的重要下属,亲信以及一些预备议员在混乱中被杀,他们中许多人原本都将走上新政府的重要岗位领导国家前进。

在外围警戒的亚约部队也遭到了袭击,由于袭击者都穿着印度国民军的军服,这导致出现一些误击事件,最终是一名中国上校集结了一支由多国士兵组织的临时部队才勉强封锁了威廉堡,之后率领部队冲入会场与武装分子激烈交火。

在经过数个小时的交火后,发动袭击的武装分子才被全数击毙,但是现场总共有上百人因为袭击伤亡,其中甚至包括了1名中将和4名少将,国大党也因此遭到重创。

这起严重的袭击事件让印度建国的时间被推迟,穆盟领导人真纳也不得不搁置与国大党的会面,直到他们选出新的领导人。

一时间印度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在这危急关头中国政府为了避免印度发生内战不得不介入。

中国总统建议会议继续召开,但是不能只有穆盟和国大党参加会议,因为除此之外印度还有许多的民族,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他们在自己利益受损时极有可能铤而走险。

而且考虑到鲍斯过世以及国大党遭遇重创,所以现在按照原来的计划建国已经不合时宜,应该按照新的民族自决原则建立“崭新的印度”,充分尊重各地区民族的利益。

至于印度国民军也因为出现了这样重大的漏洞而暂时停止了活动,直到完成内部检查,剔除混入其中的阴谋分子后在重新承担职责,而这一期间的印度防卫将完全由亚约司令部承担。

同时中国,兰芳的多个国家也将组建新部门对印度进行指导,确保尽快建立一个高效的印度新政府。

这件工作极大的牵扯了中国政府的注意力,再加上缅甸,马来亚,婆罗洲,苏拉威西以及印度支那等地独立或者新建立的数个国家,导致中国政府“完全不关心”俄国或者欧洲事务。

对此英国政府是一个字都不信的,实际上他们很清楚这一切肯定是中国人搞出的鬼,最后还要将屎盆子扣在他们大英帝国头上,英国人猜测中国的主要注意力仍在欧洲,他们在等待一个新的时机对大英帝国进行新一轮的讹诈。

但中国人打算找什么卑鄙借口英国政府目前还并不是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