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朋友(1 / 1)

大宋风华 圣者晨雷 1773 字 9个月前

“衙内,衙内……”

怯生生的声音响起时,第一个做出反应的不是周铨,而是武阳。

他横跨一步,就挡在了说话之人与周铨中间。

周铨看了一眼,却是从船上下来的一人,周铨只是觉得似乎有些眼熟,但他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记不清人脸,因此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武阳说道:“他是我们从苏州带回的船匠,姓林,名传忠。”

林传忠咧开嘴,局促地笑了笑,等着周铨回应。

周铨听说是船匠,恍然大悟:“我记得了,你是随这艘船一起海试的,对不?”

要将传统的中国式帆船,改成更适合远洋航行的盖伦帆船甚至是飞剪船,可不是周铨画个图就行的。他集合了数地最优秀的海船船匠,从船上的点滴细节开始,最先动手的是船上桅杆,而林传忠就是这些船匠中随船者。

一是随船维护,二是总结经验教训。

“林大匠,辛苦你了!”周铨想到了林传忠身份,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中年汉子身体一震,只觉得膝盖软,险些就要给周铨跪下。

哪怕在老家时,他们这些船匠地位卑微,哪里受过这般重视!

而且“大匠”这个称呼,又让他充满自豪。

在周铨的工业体系之中,工人也是分为等级的。初入者自然是学徒,能够独立完成分配的工艺,则称小工,能够熟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者,乃是大工,而可以带学徒的,被称为师匠,唯有有突出技艺,并且得到认可,才会被称为大匠。

如今船场之中,总共也只有三位大匠。

大匠不仅仅意味着,他们的工钱收入十余倍于小工,更意味着地位。有大匠称呼的人,可以直接上书周铨,可以主持某一项技术变革,可以向船场申请特别的试验费用。

“衙内,小人有一事相求……”

“林大匠,你可是我们船场之宝,有什么事情,只管说就是,张叔解决不了,我来替你解决!”周铨笑道。

林传忠眉开眼笑起来,心知自己所求,只怕成了一大半。

他在苏州时,亲眼见到那飞扬跋扈的朱勔是如何被周铨整得狼狈不堪的,而且,到得海州之后,他也获得了人生中难得的受尊重的感觉,故此,对周铨,他自内心的亲近、尊重。

“小人家中,尚有亲族……小人家世世代代都是造船的,他们对衙内都有些用处,故此小人恳请衙内,容许他们也来船场。”

林传忠说到这时有些惴惴不安,要知道,他家亲族在泉州当船工,收入比起在海州船场里至少低了一半!

周铨正待答应下来,但突然想到一事,眉头微皱:“此事没有问题,不过我记得你们初来之时,我就说过,可以招揽亲族前来……那时你为何不迁来他们?”

“祖宗坟丘所在,总得留人扫墓,当时小人是这般想的。如今却有些不合之处,泉州大食人越来越多,他们若只有一个两个,倒还是乖巧,但人一多之后,就横行霸道……我家居所附近,他们要建大食庙,我家族人在那呆不下去,故此写信来询,问能不能迁到海州来。”

周铨听得心中大怒。

炎黄胄裔开拓居住之所,凭什么要给大食人修庙,反倒赶走自己人?

只是他如今手伸不到泉州去,只能暗暗记住此事:“你写信回去……算了,你寻个可靠之人,我再派几人一起南下,到泉州将愿来的族人都带来!”

“多谢衙内,多谢衙内!”林传忠忙不迭地行礼道谢。

接下来自有周铨带来的阵列少年上前,去问平信、林传忠关于船只的改进建议。倒是周铨自己,竟然闲了下来。

自从孙诚他们这第一批少年成长起来后,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独当一面,周铨空余的时间也多了,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对新一批少年的教育上。以前少年主要来自于京师或西军,后来则是来自于徐州民乱的孤儿,再现在,则是各地收来的孩童都有,特别是周铨主持的各个工场中的工匠子弟。

龙川别业中的学堂里,学生数量已经过千人了。

在满满的成就感同时,周铨也有些空虚。

无人与他分享他的成就感。

哪怕有父母,有那么多阵列少年,周铨还是缺了点什么。

朋友。

想到朋友,他第一个念头是岳飞,这两年来,两人也有书信往来,周铨甚至知道,周侗离开徐州后并没有返回老家,而是到了汤阴,悉心教授岳飞武艺、射术和兵法。

只不过岳飞可以是兄弟,却很难是朋友。

然后他想到的人竟然是余里衍。不是师师,因为在周铨心中,这小娘子是自己的妹妹。

也不知这位性子活泼大胆的契丹公主,如今情形如何了。

或许……自己应该去看一看她?

也不知道自己带去的礼物,她有没有收到,是不是喜欢。

耶律余里衍同样在思念周铨,有的人整天呆在一起,彼此间却如同陌生人,也有的人相处不过月余,却仿佛是前世就有的缘份。

“公主,我们回去吧,据说这附近,有左道教徒聚众为乱,如今公主身边护卫不全,若是有个什么意外,小人担待不起!”

余里衍身边有人劝道,耶律余里衍烦躁地甩了甩马鞭,不过却没有用鞭子抽此人。

“周郎君啊,我记得你最不喜欢我用鞭子抽人,我现在已经改过来了……只可惜,你看不到呢……”余里衍心里响。

“公主……”

“不许打扰我……带下去,拿鞭子抽……不,换掌嘴吧!”

那个多嘴多舌的护卫顿时被同伴们嘻嘻哈哈地带到了一边,同伴们还不停地小声恭喜他。然后是噼噼叭叭的掌嘴声,片刻之后,多嘴的护卫又被带到了余里衍的面前。

“啊呀……我又没忍住,给他五十贯钱,算作赔偿!”

只是脸上微红一点罢了,就换得五十贯钱,这在余里衍身边,可是个美差!众侍卫都知晓这位蜀国公主的脾气,起躁来六亲不认,但很快就会后悔。而且她看似脾气暴躁,实际上却非常心软,每次后悔就要给赔偿,赔偿的钱财还非常丰厚。

这位公主有这个底气,不仅因为当年耶律章奴之乱中,公主可以说有救驾之功,更因为她的封邑,如今成了有实而无名的辽国榷城。

因为有耶律延禧的支持,所以公主封邑武清县成为了辽国对大宋的榷城,虽然没有大宋雄州的白河驿榷城那么繁荣,可这毕竟也是榷城,过去一年给辽国贡献了两百余万贯的税收,而余里衍可以获取其中十分之一。

二十余万贯,在辽国诸多公主、王子中,算是很不错的,余里衍甚至可以凭借这笔钱,养一支数百人的精锐亲卫。

“近来公主心情都不太好啊。”一名亲卫低声道。

“难免,南朝那边,把公主的心事都编成评话,在市井里宣讲,那个南国小子,却始终没有什么表示,殿下她心情自然不好……都快两年了!”另一名亲卫道。

“嘘,你们俩也想讨赏钱么,这给殿下听到,可不是几记耳光能了事,若打断了你的骨头,便是再给你几十贯赏钱……”

他们窃窃私语,离余里衍稍远,因此余里衍听不到。

但有人听到了。

“你们三个蠢货,休要在这里胡说八道,想找死,我就调你们去清剿那左道邪教!”

耶律马哥威风凛凛地走了过来,那三个亲卫吓得屁滚尿流,立刻有多远闪多远。

耶律马哥到了余里衍身后,面上开始的威严顿时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谄媚的笑容:“殿下,殿下,这里有两封书信,一封是文妃娘娘寄来的……”

“不看,无非是催我回上京,我不去,烦了!”余里衍撇了撇嘴。

女真人的叛乱让辽国很是手忙脚乱,第一次征女真也遭遇惨败,不过因为和大宋关系缓和,特别是从榷城贸易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所以辽国财政还可以支撑,局面也算稳定。但辽国内部矛盾却显露出来,经过耶律章奴的叛乱,耶律延禧如今疑心甚重,而两位贵妃文妃萧瑟瑟、元妃萧贵哥,各自支持自己的儿子,双方水火不容。

余里衍是文妃的女儿,也一向亲近自己的生母,但对于双方的争斗,却是毫无兴趣。她已经从自己私房钱里拿出大量给了文妃,但她本人,却一心只想远离争斗,故此长时间留在封地武清,不肯回京。

“还有一封信,是位宋国商人带来的,随信尚有礼物,咳咳,殿下莫动手,莫动手!”

余里衍几乎是一把从耶律马哥手中夺走了信,拆开之后,便看到了她已经很熟悉的字迹。

周铨写来的。

“要我在武清等着……会来与我相会?”

看到信中的内容,余里衍兴奋得险些跳了起来!

在分开有近两年后,周铨终于要再度北上,来到辽国,与她相会了么?

日盼夜盼的人,终于要出现了么?

然后她心中突然又有些担忧起来,虽然宋辽两国已经达成榷城之盟,但两国间仍然相互防备,周铨北上,除非得到大宋朝廷的支持,以国使的身份前来。

否则的话,等待他的,将是两国的惩戒!

圣者晨雷说

继续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