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返回泉州(1 / 1)

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1732 字 9个月前

随后二人回到房间,店家找来笔墨,写下一纸转让奴仆的契约,各自签名,又按了手印。

付了钱款后,契约一人一份。

交割十分顺利,前后不到一刻钟。

二人回到楼下大厅,只听店家道:“葛三仔,从今往后,你就是这位杨爷的人了,跟我再无瓜葛,走吧。”

葛三仔懵懵懂懂,问道:“我去哪儿?”

店家道:“你跟这位杨爷走就是了,我管你去哪儿。”说完就向杨丛义笑道:“杨爷,人交给你了,我们人钱两清,以后怎么样,我就管不着了。”

“杨某明白,多谢店家了。”杨丛义抬手向店家道谢,然后才道:“葛三仔,跟我走吧,以后就跟着我了。”

说完,抬手向店家招呼一声,抬步走出客栈。

葛三仔不是糊涂人,这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想来应该是店家把他转卖给眼前这位杨爷。在哪不是一样呢,反正都身上背的这些债,十辈子也还不清。他毫无留恋的跟在杨丛义身后,出了去客栈。

早有伙计牵来杨丛义的那匹马,伙计见杨丛义出来,忙把手里的缰绳递过来,笑道:“马已经喂饱了,客官好走。”

杨丛义道一声:“有劳了。”却没有接缰绳,而是扭头看了一样身后的葛三仔。

葛三仔抬头,看到杨丛义,又看到身前的马匹,当即醒悟过来,在那牵马伙计奇怪的眼神中,上前接过缰绳。

杨丛义信步在前,葛三仔牵马在后,两人都没言语,出了客栈,走了很远。

忽然杨丛义开口道:“葛三仔,看你是个出海的人才,我花了大价钱才把你买过来,以后跟着我,你可以继续出海,做你的老本行。我马上要回泉州,你家里还有什么人,给你半天时间安排。”

葛三仔沉默了一会儿才回道:“多谢杨爷,我爹娘都不在了,家里没人了。”

杨丛义道:“那也好,以后就安心跟着我,如果做事得力,十年之内,还你自由之身。”

“真的吗?”葛三仔一听这话,当即急促的问出声来。

这急促的三个字里充满了惊喜与希望,他渴望这是真的,他想要自由,就像在海上一样。

杨丛义停步转身,看着葛三仔满是期望的眼神,郑重的许下承诺:“葛三仔,从今天开始,只要你跟着我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一满十年就还你自由,说话算话,这是我说的。”

葛三仔看着杨丛义,这次听得清清楚楚,当即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哭道:“多谢杨爷,小人以后一定会好好做事,报答杨爷!”

“好,希望你记住今天说的话。起来吧。”杨丛义说完转身就走。

葛三仔起身,抬起衣袖擦了眼泪,牵马跟上去,落在杨丛义身后三步。

“杨爷,我们这是去哪儿?”走了好一段距离,葛三仔忽然开口。

“给你买匹马,我们即刻返回泉州。”杨丛义头也没回。

这次可是花了大价钱,并且花的自己的钱,现在想来就有些肉疼。不过也没办法,用朝廷的钱把葛三仔买出来肯定不行,但为船队下南洋西洋考虑,他又不能随便就放弃这个人,最后只能自掏腰包。

一早,杨丛义带着葛三仔去马市,挑选一番,买了一匹耐力较好的马之后,二人当天上午便催马离开广州,一路北返泉州。

杨丛义二人一路不耽搁,七月初十终于返回泉州。

在客栈住下,稍作休息之后,杨丛义带着葛三仔先来到泉州造船厂,察看海船建造进度。

虽是七月炎热的夏季,船厂里的工匠们却不避酷暑,大汗淋漓的忙碌。整个船厂比上个月来时,繁忙了许多,工匠也多了不少。

费大人不在船厂,有事自然是找老吏。

老史虽然也是满头大汗,但面色很好,精神气很旺。

“大人,我们已经建好了四十艘海船,另有二十艘在建,十几艘旧船在检查修补,估计在九月中旬左右就能全部造好。”

不等杨丛义继续问,老吏又道:“十艘战船也在建造,进度也近半了,中秋之前肯定能建好。那艘四千料大船麻烦一些,虽然我们年初就找来了之前建造‘神舟’的图纸,但在建造中还是遇到一些麻烦,进度稍微慢一些,大船估计要在十月才能建好。”

“是什么麻烦?”杨丛义听这话就有的担心了,若是他们不熟练,建造出来的大船到了海上不安全,那就是天大的麻烦。

老吏回道:“大船空间太大,内部结构太复杂,建造一艘大船的难度比建造十艘小船都难,配件太多,内部拼接安装十分麻烦。”

“有没有安全隐患?”杨丛义有些顾虑。

老吏赶紧摇头摆手,回道:“那倒没有,龙骨我们采用的是合抱大木,然后用特殊手法进行拼接,船长二十一丈九尺,这种大船在海上就跟在地上不一样,不一般的风浪不受影响,大风大浪也只能让它晃一晃,关键部位的船板都是一尺厚,有些特殊部位更厚,只要不是风帆全开,顺风撞礁石,一般的碰撞不会有任何事,撞不坏。所以大船在海上的安全问题,大人尽可放心,担保无事。”

这么一说,杨丛义就放心了,一尺厚的船板,确实没有什么东西能撞破,除非故意往礁石上撞,这艘船要是建好,那肯定无比雄伟,长二十多丈,那在海上真可称得上的是庞然大物,要比这两千料的海船大的多了。

通过老吏,杨丛义又了解到,现在船厂的工匠已经有一千四五百人,船厂也扩大了不少,很多人吃住都在船厂,天亮开始做工,一直做到天黑,有这些人在,完全能保证造船进度,基本不用太担心。

他们一起去看了已经建好的海船,四十艘停靠在海边的海船,一眼望去,黄橙橙一片,十分壮观。造船厂外的海区快被沾满,只留下一个进出的航道。

这些建好的船可以换个地方停靠了,该去找找市舶司的严大人,协调几个专门用来停靠回易船队的港口,到时候商贾把物资运来也好暂且存放,以后分类装船。

杨丛义打算暂时留在泉州,先建立泉州回易督造处,在泉州就有时间随时察看船厂造船进度,是以,在船厂转了一圈之后,就告别老吏,离开船厂回到住处。

葛三仔已经知道杨丛义的身份,所以对他也越来越尊敬。若不是杨丛义坚持,他连饭不敢跟杨丛义一起吃。

“爷,我们这是要弄多少船,刚才在船厂听说的都有七八十艘,这么大的船队真要出海去南洋?”葛三仔憋了好久,还是忍不住问出来。

“对,不光要去南洋,还要去西洋,天竺要去,大食也要去,甚至还能去更西边的罗马。这次的船队很大,估计会超过一百艘大船,南海、西洋的海路你熟吧。”

葛三仔回道:“我自己带船去过三趟,还算比较熟悉,以前船从广州出发,顺风二十天左右就能穿过千里长沙,然后会进入万里石塘,进入万里石塘后小岛暗礁很多,速度可以慢点,去了几趟,也找出了一条比较安全的水道,到三佛齐国后,往西边去还好,那边好像是海湾,直接西行就能到天竺,不用沿着海边绕行。”

接着又问道:“这么大的船队,去南洋西洋,速度要比去一艘船慢,一艘船出去一趟,回来一年就够了,一百多艘船,至少得两年,要是运气不好错过风季,花的时间更多。”

杨丛义道:“早一年还是晚一年,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安全。这次回易是否安全,关系到以后还要不要回易,如果这次船队出去,再顺利回来,以后出去的人会更多。我让你跟我回来,就是看中你去过南洋和天竺,今年冬季如果能出海,你要跟着去。”

葛三仔道:“爷安排就是,你让我去哪我就去哪,水路我熟,只要跟着我走,船队肯定能安全出去,安全回来,不会遇到大风浪,也不会触礁。”

“好,以后出了海好好做,自然有你的好处。”杨丛义笑道。

“爷就放心吧。海上我熟的很,保证不会有事。”

“船造好了四十艘,舵手和水手现在还一个没有,等我找好落脚的地方,你替我招募一些。”

“是,爷。”

第二天,杨丛义找到市舶司严大人,跟他说协调港口的问题。

整个泉州湾有五六个港口,离泉州城近的几个港口比较繁忙,舟来船往的也不方便,航道也不是特别宽。靠外海的秀涂港、蚶江港、石湖港,三港一北两南,厄守泉州湾口,虽然离泉州城稍远,较为偏僻,但水域开阔,船只进出方便。

杨丛义与严大人协商之后,当即确定了这三个港口作为朝廷回易船队的专用港口,其他商船一律不得在这三个港口停靠。

港口确定下来,杨丛义还得亲自去看看具体位置和情况。

这次采购的物资很多,商贾运来的物资不可能直接从他们的船上搬上回易商船,也需要经过仔细检查,然后才能交割,商贾的货船一来,随时检查,随时搬上回易商船交割,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回易督造处的人再多也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