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亲征燕京(1 / 1)

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1659 字 9个月前

十天之内,北伐军先后灭金军六万,重挫燕京城守军。

十一月二十七日,北伐捷报传至大宋皇帝设在济南府的行营,赵昚得报大喜。

二十八日,赵昚召集随营群臣,与一众重臣商议继续北上河间府,犒赏北伐军,鼓舞全军士气。

大宋君臣在行营内商议一个时辰,除少数大臣支持皇帝亲赴河间府外,绝大多数大臣极力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也不外乎是皇帝的安全问题。

济南府不论是距离真定府还是辽阳府、燕京城,都足够远,一旦北伐军前线战事不利,皇帝可以马上撤离,不管是从陆路撤往南方,还是从海路南撤,都较为方便迅速,可如果皇帝以身犯险去河间府,金军以骑兵奔袭,将难以从容撤离。

除安全问题外,河间府物资也相对缺乏,特别是生活物资,与济南府相比实在太少,要保障北伐军之用,就难以保障行营和一众官员所需。要知道皇帝行营及官员随行人员总数达到一万人,就这还不算宿卫军,一旦北上河间府,后勤补给之困难将难以想象。

即便绝大多数朝臣反对赵昚继续北上,他依旧坚持。

因为杨丛义在捷报中告诉赵昚,燕京城内守军不超过六万,十日之内,大宋二十万北伐大军便能包围燕京城,腊月二十之前,必取燕京!

御驾亲征,夺取幽燕这等千古盛世,对想成为千古帝王的赵昚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若夺取燕京城时,他赵昚不在现场,不在最前线,那他此次离开汴京,御驾亲征又有何意义?

虽然此时前往河间府确实有被金军骑兵袭扰的危险,但赵昚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其实那帮反对赵昚御驾前往河间府的老臣也知道他冒险前去的原因,他们同样也对杨丛义独掌三十万北伐军心存极大顾虑,也担心杨丛义夺取燕京,北伐成功后在大宋军中和百姓中声望太隆,再也难以压制,难以控制,但他们有更担心的事。

他们担心杨丛义指挥三十万北伐大军夺取辽国、金国曾经的都城后,他在军中的声望和威望,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匹敌,如果他心存不轨,甚至可能不需要他开口,北伐军中就会有人替他披上一件特别的衣裳,这才是这帮老臣们最担心的事情。

当年太祖赵匡胤能黄袍加身,如今北伐军里尽是亲信的杨丛义又何尝不能?

可这些话,在北伐关键时期,老臣们谁也不敢当面向赵昚提及,因为他们不知道群臣之中有多少是杨丛义的人,如果这些话说出去,泄露风声,杨丛义即使不想反,听了这话,也极有可能不得不反,到时候这个乱局谁来收拾?

这帮老臣虽然不会打仗,可他们也知道这个时候一旦朝廷对北伐前线统帅失去信任,不管是对他们,还是对朝廷都无益。

说白了,还是整个北伐军主力之中没有多少是他们的人,这次北伐调动的军队中,绝大多数将官或多或少都跟杨丛义有关系,很多人还是他曾经的部下和心腹,双方在军中的力量极为悬殊。

其实从迁都汴京开始,文臣和皇帝对黄河以北的军队就已经失去控制,几十万大军的控制权和指挥权都在杨丛义手中,即使杨丛义曾经离开过汴京一段时间,交出了手中的兵权,可朝廷根本不能有效指挥北方的军队,一场大败,兵权便重新回到杨丛义手中。

整个大宋,最有战斗力的军队都在大名府、济南府、益都府、河间府等北方地区,而这些军队全是杨丛义在反击金主完颜亮南侵和随后的北伐大战中建立起来的,而同样在北伐大战中立下大功的李显忠和吴拱,他们率领的军队从来没有跨过黄河以北。

所以,不管是赵昚还是朝中的各路大臣,都知道黄河以北其实就是杨丛义的地盘,如果他不想让旁人插手,就没人能插手。

然而,杨丛义这些年来并没有太过干预朝廷对大名府、济南府、益都府、河间府等地的各级官员任职,当然皇帝和朝廷在这些地方任命重要官员时,也不会不询问他的意见,如果他对拟任职官员表现出异议,绝大多数情况下,那些官员是很难获得任职的。

这些年金军一直有威胁汴京的可能,在收复关中、河东之前,完颜亮随时可能挥军东出函谷关,驱兵汴京城下,也能够集真定府全部兵力,三日之内兵临汴京,因为汴京头上悬着的剑一直存在,所以不管是赵昚还是朝中各路大臣,谁也不敢向杨丛义发难,强逼他交出兵权。

直到四年前,大宋数路兵力齐出,一举收复关中、河东几十个州府的土地,将金人在关中、河东的势力全部清除,汴京城西边的威胁方才消失,加上川蜀军队完全占据关中,而川蜀大军又跟杨丛义几乎没有关系,如此一来,汴京君臣便有了在危机时刻退往关中、蜀中避难的可能,有了这条退路,于是赵昚和文官集团对杨丛义的忌惮便少了几分。

所以在大宋军队收复关中、河东之后,赵昚和文官集团便开始逐渐主掌大名府、济南府、益都府、河间府等地各级地方官府官员的任命,甚至开始往这些地方安插归附于文官集团的将官,一步步限制、掣肘杨丛义在北方的军事部署。

赵昚虽然默许了文官集团的这些动作,但他也很清楚,如果没有杨丛义,他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几乎不可能,想做千古一帝,利用无以复加的名望和声望收复江南半壁江山,就更加不可能,他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他需要杨丛义凝聚军心。

赵昚很清楚,迁都汴京这十几年来,杨丛义对朝廷和整个天下到底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其他人可以脑袋一时不清楚,但他不能,至少现在还不到时候。

虽然绝大多数人反对赵昚北上河间府,但纵使可能身处险境,为了大宋江山永固,为了是成就千古一帝,他这次也必须要去!

最终,赵昚力排众议,决心御驾亲征河间府。

并且,赵昚还毫不保留的昭示群臣说,他还将亲率北伐大军夺取燕京城!

半公开的诏令很快传遍天下,不到十天时间,黄河长江两岸不论官民百姓,都知道大宋皇帝赵昚将要亲率北伐大军收复燕京!

皇帝一意孤行,身处济南府的一众朝臣也很难以死相逼皇帝收回成命,不得不妥协,答应同皇帝一同行动。

五天后,赵昚带着文武百官在宿卫禁军护卫下,一行五万余人从济南府出发,沿着宽阔平坦的官道北上河间府。

得知赵昚将要御驾亲征燕京城的杨丛义,深知皇帝北上的风险。

燕京城内的几万禁军虽不敢出城,但真定府六七万西金精锐却不是吃素的,若他们全军出动,仅凭大名府驻守的苏仲、潘诚两军十万人,很难调兵北上阻止西金精锐东进袭扰赵昚行营。

于是杨丛义不得不将在通运战役中立下大功的精武禁军派往济南府,以加强皇帝行营护卫能力。

在北伐燕京的紧要关头,赵昚绝对不能出事,否则这些年的努力全都要付诸东流,这等结局杨丛义难以接受。

燕京城唾手可得,如果赵昚北上河间府期间出现任何变故,哪怕只是被金军袭扰或围困,整个北伐大好局势都可能发生巨大的变数,他不得不重视。

只是如此一来,精武禁军调走,北伐军便少一支灵活机动的尖兵,在抵御金军可能的骑兵袭扰大军行动上便没了迅速拒敌和牵制袭扰的能力,对整个北伐军迅速合围燕京城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各路大军行军和集结时间不得不延后。

腊月初一,杨丛义没等赵昚北上河间府,也没有亲赴行营陪同赵昚北上,便亲自率领整顿后的四万大军从固安县城直驱燕京城南。

腊月初二,明复则率四万大军从香河出发,直逼燕京城东。

腊月初四,姚昶率领潮白河大营近四万人渡过潮白河,目标直指燕京城北。

与此同时,平州、来州城守军调拨三万人,在罗聪率领下支援燕京城,来州、平州整体防御则交由章岱之手。

北定十二年腊月初,大宋北伐军四路大军共十五万人,从南、东、北三面齐进,合围燕京城。

而此时燕京城内守军不过六万,完颜雍从辽阳方向派遣的三万援军则被阻于锦州城。

加上大宋水军在水军都总管柳时亲自统辖下坚守苏州城,始终没有离开辽东半岛,并隔三差五的利用密州造院制造出来的可逆风行驶的车船袭扰盖州、辰州等东金沿海各地,使得完颜雍难以继续分兵支援锦州。

不但如此,就在完颜雍亲自统兵与大宋水军战于苏州之时,一支不知从哪里来的军队忽然袭击了辽阳城,虽然最终那支来历不明的军队被赶出了辽阳城,但对辽阳城造成了巨大的混乱,使得完颜雍不得不从苏州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