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粮食问题(1 / 1)

帝国争霸 闪烁 2462 字 9个月前

攻打戴蒙德港的行动比预先设想的更顺利,根本就没有遇到麻烦。

随着第一个装甲营上岸,在21日的夜晚,陆战队就发起了进攻,而且常顺利的攻入了港区。

虽然遭到了梵军的抵抗,但是没有想象的那么激烈。

关键还有,梵军也只是抵抗,并没有大肆破坏港口里的基础设施。

除了没有料到帝国陆战队会攻打戴蒙德港,也就没有提前做准备之间,还跟梵军的士气有很大的关系。

说得直接一点,大部分梵军官兵在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之后,就主动缴械投降。

对于在古吉邦苦战过的第五陆战师的官兵来说,反到不是很适应,因此表现得有些过于谨慎。

在22日凌晨,陆战队就控制了整个港口。

只是,直到22日下午,前线部队才发出捷报,宣称占领了戴蒙德港,而这个时候,陆战队已经攻入城区。

准确的说是开进了城区。

让陆战队官兵万分疑惑的是,戴蒙德港的居民并没表现出害怕的样子,更谈不上自发的进行反抗。

陆战队开进城区的时候,当地居民的反应可以说非常的冷漠。

仿佛,这场战争跟他们无关。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原因。

戴蒙德港所在的西孟邦,由德城直接管辖,跟那些原本独立,后来被梵罗国吞并的邦有巨大区别。

最主要的差别,其实就是缺乏自治权。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西孟邦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由德城中央政府下达的命令,最先进入到军事管制状态。那些拥有自治权的邦,除非已经遭到了攻击,不然可以借口要立法机构批准而推迟发起动员的时间。

对于西孟邦的居民来说,这绝对不是好事。

只是在9月到11月的这3个月里面,进驻西孟邦的梵军就按德城的命令,强行收购了差不多1000万吨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

虽然西孟邦本身是产粮大邦,还是水稻主产区,很多地方能做到一年三熟,但是受到糟糕的水利设施限制,加上基本没化肥可用,粮食的单产量并不大。理论上,西孟邦的水稻年产量在3500万吨左右。

这个产量,看上去不少,可是能够征用的,也就是富余的粮食并不多。

关键就是,西孟邦也是人口大邦,按照官方的统计数据,已经超过了1亿,而实际肯定更多。即便按照1亿人计算,西孟邦每年也要消耗掉大约2500万吨粮食,能够输出的就只有1000万吨。

和平时期,西孟邦一年输出的粮食也确实在1000万吨左右。

有趣的是,在过去几十年里,西孟邦出口的粮食大多卖给了孟国,准确说是由在孟国注册的贸易公司收购,然后转手出售到其他国家,其中大部分流向梁夏帝国。直到几年前,巴铁才取代梁夏帝国,成为了梵罗大米的头号进口国。巴铁能成为粮食进口大国,与其工业化有很大的关系。

严格说来,实现工业化,或者说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几乎全是粮食进口国。

道理也很简单,农业的生产效率太低,远远比不上工业,因此大部分工业国都愿意通过进口解决粮食问题。

进口粮食远比自己生产粮食划算!

别说巴铁,即便在梁夏帝国,农业生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虽然一直以来,梁夏帝国都是全球头号粮食生产国,但是在战后的几十年,梁夏帝国粮食增产的速度一直都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如果按照人均值来算,梁夏帝国的粮食产量一直都在降低。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原因,农业生产的效率太低。

所幸的是,梁夏帝国利用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十几年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主导地位,建立起了一套相当完善的粮食贸易体系,全球最大的粮食期货市场就在梁夏帝国,而且主要的进出口商也在梁夏帝国。

此外,梁夏帝国的农业动员能力也很强大。

说得简单一点,在完成动员之后,梁夏帝国的粮食产量能够提高50%以上,不但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还能够满足主要盟友。如果严格实施战时配给制,在理论上能够满足整个东方集团的粮食需求。

只是,在东方集团内部,并不存在需要梁夏帝国扩大粮食产量的必要。

全球排名前十的粮食出口国,有七个是东方集团成员国,除了梁夏帝国与奥国,另外五个都是东南地区的国家。可以说,只要梁夏帝国能自给自足,奥国与东南地区富余的粮食就能填上其他国家的缺口。

出口粮食,还是东方集团的战略武器。

和平时期,东南地区的粮食,主要销往西大陆。

在大战爆发后,东方集团就按照战争预案,限制主要的战略物资出口,其中就有至关重要的粮食。

更加重要的是,帝国当局抓住最后的机会,扩大了粮食进口规模。

在梵罗国正式参战之前,帝国的贸易商就通过各种渠道,从梵罗国采购了约1500万吨粮食,而且主要是水稻。虽然有一部分没有赶在梵罗国参战之前运走,但是突击采购已对梵罗国的秩序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在西孟邦等几个主要的产粮邦,稻米的价格在短时间内上涨了50%。

受此影响,梵罗国很多地区都爆发了饥荒。

严格说来,梵罗国的粮食产量并不大,甚至没有达到自给自足的标准。

即便按梵罗当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梵罗国在新历149的广义粮食总产量为2.1亿吨,人均仅250千克。按国际粮食署规定的标准,温饱的最低标准为日均800克,而梵罗国生产的粮食,就算不拿来出口,并均分配给所有国民,日均才600多克。问题是,梵罗国每年要出口大约3000万吨大米,而且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梵罗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其实,这也是事实。

即便是在和平时期,梵罗国每年都有大约500万人死于饥饿,或者是跟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

战争期间,特别是在征收粮食的时候,粮食问题就变得更突出了。

关键就是,平时是分散在1年的12个月里面,准确说是在3个收获季节,分批次向外出售粮食。

这次,在短短的3个月之内,就从西孟邦收购了1000万吨粮食!

说是收购,其实是强行征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偏远乡村,负责收粮的梵军根本就不会向当地居民付款。即便是在小城镇,往往也是开白条,或者写欠条,让交粮的农民找当地政府兑现。

毫无疑问,当地政府肯定不会给梵军开的白条买单。

显然,对农民,以及小城镇居民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肯定是如何填饱肚皮。

至于战争,跟他们有啥关系?

不说加尔,只是在戴蒙德港,就有大约15万饥民,很多家庭已经断炊半个月,几乎每天都有人饿死。要不是港口城市,不少家庭有农村亲戚,以及还有不错的渔获,恐怕早已饿殍遍野了。

在大城市,特别是加尔,情况肯定更加的严重。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军队面临的新问题,或者说一个之前没有想到,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何才能把足以养活数千万人的粮食送到前线?

正是如此,在占领戴蒙德港之后,丁镇南根据前线指挥官反馈的消息,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

也就是让保障部队提前上岸,加大保障物资的投送力度,以及在占领区设置救助点。

虽然陆战队是来作战的,而不是来搞人道主义救援,但是不管10多万饥民的死活,肯定行不通。

不说别的,在前线作战,也就是直接面对当地居民的官兵也是人。

面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灾民,哪怕是钢铁战士,也会动恻隐之心,更别说大部分官兵都不是铁石心肠。

结果就是,攻打戴蒙德港的战斗变成了赈济饥民的人道主义行动。

其实,这也是丁镇那最为担心的事情,或者说是帝国当局不愿深入梵罗国,不愿在南方次大陆用兵的关键所在。

在控制了戴蒙德港,准确说是安顿了10多万饥民之后,陆战队没有立即北上,也没有急于向前线部署航空兵。

不是兵力不够,而是准备的物资不够。

虽然在发动进攻前,其实是准备阶段,丁镇南就采信了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即西孟邦的情况很不乐观,存在大量的饥民,并且做了相应的准备,比如把粮食等给养物资的投送量增加了两倍,但是跟实际情况相比,增加的这点投入根本就不够看,更别说还要攻打与占领人口接近2000万的加尔。

这可不是小事。

按照正常标准,2000万人一天要消耗4万吨食物,就算按温饱标准,日均消耗食物也高达16000吨。

当然,不是说加尔的2000万人得由帝国军队养活。

只是,相对于本来就比较紧张的运力来说,每天增加数千吨的运送量,必然会增加后勤保障负担。

关键还有,从戴蒙德港到加尔的公路只有一条,路况还非常糟糕。

哪怕把粮食运到了戴蒙德港,也未必能够送到加尔。

为此,除了需要加大给养物资投送量,还必须调整作战部署,把攻打坎宁港的作战行动提前。

道理也很简单,坎宁港距离加尔更近,交通也更加便捷。

在接下来的2天里,陆战队除了加紧上岸,以及在戴蒙德港南面修建野战机场,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之外,主要就是让直升机转移到岸上,依托正在修建的野战机场,增强垂直空运力量的作战效率。

攻打坎宁港依然以空中突击为主。

在河网弥补的地区作战,坦克等主战装备反到成了累赘。

帝国陆战队面对的问题,梵军同样逃不过。

不说别的,守卫戴蒙德港的梵军就是步兵,别说是主战坦克,连装甲车都没有。

要说的话,这也是丁镇南敢于采用空中突击战术的关键原因。

在这2天里面,支援陆战队作战的第三十一特混舰队并没有离开,只是把炮口转向了坎宁港。

在23日傍晚,准确说是日落前,梵罗空军派出了数十架攻击机发起反击,试图偷袭在近海支援陆战队的第三十一特混舰队。为了避开预警机,攻击机群不但全程超低空飞行,还保持了无线电静默,并且突破了第三十一特混舰队的外围防空网,至少在发起攻击之前没有被预警机发现。只可惜,在进入孟湾之后,带队的飞行员把几艘正在驶往戴蒙德港的货轮当成了战舰。接下来,20多架梵罗攻击机一拥而上,用几十枚炸弹把7艘大型货轮炸了个底朝天。

其实,第三十一特混舰队的一支拥有8艘驱逐舰的火力支援分队,当时就在西南方向大约50千米外,而且8艘驱逐舰都在补充弹药,不但没有在战备状态,甚至连必要的警戒都没有。

遭到突然袭击,这8艘驱逐舰绝对是凶多吉少。

可惜的是,领队的行员急于求成。

这也是帝国陆战队攻打戴蒙德港期间,梵罗空军的绝唱,严格说来也是唯一的一次反击行动。

此后,在帝国军队攻打加尔之前,梵罗空军都再无表现。

要说的话,梵罗空军已经拼尽了全力。

让攻击机挂着炸弹执行制海任务,对付拥有防空导弹的战舰,更别说还要突破防空战斗机的拦截,本身就是疯狂的举动。这也反映出,梵罗空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离彻底丧失作战能力也不远了。

只是,梵罗空军的反击,确实产生了影响。

被炸沉的7艘货轮,运载的全是作战物资,其中1艘运载了差不多3万吨粮食,还全是军用给养。并不是罐头食品,或者密封包装的熟食,其实大部分都是按照军方标准处理过的食材。

严格的说,军用给养主要就是经过了初加工的食材。

在大规模战争,特别是正规军参与的作战行动,提供给前线官兵的肯定是在现场制作的新鲜食物。

至于广为人知的军用罐头与袋装熟食,主要提供给特种部队,最多就用来应急。

只是,丁镇南没有因此推辞攻打坎宁港的作战行动。

按重新拟定的计划,在攻占了坎宁港之后,才会加大给养物资的运送力度,因此就算少了几万吨食物,也可以在占领坎宁港之后补充,没有必要因为所遭受的损失就推迟攻打坎宁港的作战行动。

其实,囤积在戴蒙德港的给养物资并不少,足够支持陆战队去攻打坎宁港。

要说影响,也只是说在下一批物资运到前,提供给当地居民,尤其是附近农村里的饥民的援助会减少。

挨饿的也是梵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