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这种蕨类还能止血杀虫,多吃一些,对身体很是有益。
然后就是猫爪子菜,山里人说它的叶子很漂亮,细看就和猫爪一模一样,所以就叫猫爪子。这种菜生长在向阳的草地或者疏林地,吃起来有些苦,不过口感很好,嫩而不稀、劲而不柴,这一优点,也很大程度掩盖它本身的清苦味道,加上它有预防和治疗痢疾的功效,是很多人都喜欢的美食。
再就是大耳毛、灯笼花菜、猫把蒿、柳蒿等等,各有各的味道不说,还各自都有祛风止痛、治疗蛇毒、外感风寒、抗菌消炎等作用,大家常年在山里,缺医少药,最多的还是要靠这些好吃又能治病的野菜来调节身体。
不过李沁最爱吃的,还要数蕨菜了。这种菜吃起来有些粘粘的感觉,许多人形容说有些像是鼻涕,对这个东西,尤其是新鲜的,很是厌恶。不过李沁却很喜欢,吃起来黏黏滑滑的,很有意思。
当然,很多山里人春天的时候几乎天天吃野菜,吃不完的,要么腌上、要么晒干,之后到夏季、秋季甚至冬季,没了就要吃野菜,很多人吃多了可能已经对这些东西腻了,不过是为了果腹不得不吃而已。相比于山外连野菜采着都不是很方便的人来说,他们的条件已经好的很多了。
不过好在李沁还对这些保持了很大程度的热情。之前重生的时候已经是端阳之后,许多野菜已经长的放风了不能再吃,加上她刚开始身子还没好,所以一直没能采野菜,只能吃一些于斐顺路采的少量的野菜干而已。
山里菜多,也不必特意采哪一种,甚至他们也不用走很远,就能采到很多野菜了。
李沁不挑什么菜,但是每种菜都规规矩矩的在筐里摆放着,头是头、尾是尾,这也免得回家之后再挑。到时候用水洗一下,直接进锅,也会省去很多麻烦。
葛大婶和姚小婶则不然,两人会挑选一些爱吃的来采,而且随便放到筐里,等到李沁采的差不多、也摆的差不多的时候,她们也就弄完和她汇合了。
“小琴干活就是细心,这头是头尾是尾的给摆上,还真挺好看的。到底是小姑娘。”姚小婶笑着。
“她啊,就整这些没用的。到时候一起倒进锅里焯,还不是要混到一起?”葛大婶笑着摇摇头,“跟我们家晓芸一样,什么都讲究要弄的好看。”
李沁摇摇手指头,“可不光是好看。到时候这些菜拿回家各有各的做法,所以焯的时候也会一样儿一样儿的焯,我是肯定不会跟他们混合的。就算是都焯完了吃、晒,也要分门别类的晒、放。到时候想吃哪个就吃哪个,不是很方便吗?”
两人耸耸肩,表示根本不明白李沁的意思,不过听她说做法不同,倒是很有兴趣看看李沁都怎么做。
山里野菜很多,在猎人们回来之前,大家差不多可以进山三次。采回来的东西,也就会有很可观的一大堆了。
天渐渐暖了,又要烧很多水焯菜、处理猎物,炕上有时会热的根本住不了人。好在今年刚进山的时候他们就有先见之明,扛了一口锅进来,这几天于斐在院子里专门垒了一个灶台,这样烧水也会方便很多。
李沁把锅里烧上水,各色的野菜也都在木盆里洗过了,等水烧开后,就逐样儿的把野菜倒进去焯水、煮熟。野菜有药性,也多少会有毒性,所以基本不能生吃,用水焯完之后,就会很爽口了。
李沁本添了多半锅的水,可是随着一样一样的焯完,里面的水已经少的可怜了。这些焯完水的野菜,如果需要现吃的话,最好就再在凉水里过一遍。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吃点凉的,也算是享受。
李沁采的菜很多,反正万里无云,李沁就直接留出够两顿吃的,其他就都放到盖帘上晒,等完全晒干之后,再收起来。
葛大婶和姚小婶晚饭都做的差不多了,反正男人们还都没回来,索性就来看看李沁都怎么做这些东西。他们在山里多年,吃野菜吃的都有些够了,要是李沁有新花样,他们倒是不介意多学学。
他们是知道于斐和李沁手里有一些钱的,也知道这两个孩子向来吃得好,不过当看到之后,饶是她们自认年纪不小,还是不由咽了咽口水。
李沁首先做的,就是猴腿儿猪肉大包子。猴腿儿是今天新鲜的,李沁焯完水之后给剁碎了,又放了多于猴腿儿两倍的野猪肉馅儿,加了两个野鸡蛋、花椒粉、盐、葱末、姜末、酱油,又加了两大勺带着油梭子(熬荤油剩下的肉渣)的荤油,一勺熟豆油,用筷子不停地搅拌,出来的包子馅儿那叫一个鲜亮!
“大嫂子,你说这孩子,可真舍得放东西!”姚小婶说道。在她看来,包子有馅儿就行了,肉也只是借个味儿,可是李沁不光肉比菜多,还又是鸡蛋、又是荤油、豆油的,要真这么多油水,谁做都能好吃吧?而且两个鸡蛋,这可以做一碗鸡蛋羹吃了!真是奢侈啊!
葛大婶也点了点头,“唉,真是越活越回去咯。”还没一个小丫头会吃了,葛大婶表示受到很大伤害。
李沁自打今年进山,家里就一直备着面引子,隔两三天就要蒸包子、蒸馒头。在她看来,苞米面贴饼一点都不比蒸软乎乎的馒头省粮,这样的话,还不如稍微费点劲儿,早上就把面发上,到了晚上要做饭的时候,直接就能用了。
葛大婶和姚小婶帮着李沁包包子,李沁则开始处理其他野菜。当然,这也是在李沁告诉葛大婶怎么给发好的面排气,包完又如何醒面等等的基础上的,葛大婶和姚小婶都觉得,包子就是包子,她们又不是没做过,哪用得着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步骤?但是李沁要求了,她们也就照做,倒要看看做出来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