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拜望(1 / 1)

高门新寡 秋李子 1016 字 9个月前

“我晓得,我该做什么了。”宋珍轻声说着,素巧已经握住了她的手:“我不许你拘着自己。”

“那我也不能一辈子在邝姨您的翅膀底下活着啊。”宋珍说得很有道理,素巧不由看向她:“人还真是要有经历,瞧瞧,你这才几个月,就和原先不一样了。”

“我娘去世到现在,也一年了。”这一年的经历,说一句天翻地覆也不为过。

既有了经历,那自然和原先也不一样。

素巧听出宋珍话中的惆怅,不由微笑着说:“这个年纪,还该是少女怀春,想着,嫁个什么样的如意郎君。”

“如意郎君吗?”宋珍只淡淡地笑笑:“苏通判已经很好了,出身名门、年轻英俊,前途无量。”

是世上做母亲的都想给女儿选的如意郎君,但周乐依旧不愿意嫁给苏度。素巧不由轻叹一声:“婚姻,还是要看缘分。”

“难道说,女人的命,就真得像菜籽一样,撒到哪块地上,就是什么样的命?”宋珍问题,素巧也不晓得答案,她只是轻轻地拍着宋珍的手:“我只愿你无忧无虑地过了这一生。”

宋珍又笑了,无忧无虑地过了这一生,这句话,听起来简单极了,但要做到,着实太难。

“四叔很快就要走了。”周乐听到李嬷嬷和自己说的那些话,只问了这么一句,李嬷嬷还以为周乐伤心,宽慰地说:“你也不用放在心上,这会儿,夫人确实会伤心,但等

过上几年。”

“我并不是放在心上,我早就晓得,亲缘淡薄。”周乐说完这句,话语之中还是有叹息,亲缘淡薄,这句话,真是说出来容易,心却是碎的。

“姑娘,我……”李嬷嬷这会儿进退两难,夏云已经笑了:“姐姐这又何必呢?那日,姐姐和我说,以前种种都过去了,这会儿,就是个新新的人了。”

“是啊,一个新新的人了。”说完,周乐就笑了:“说不定,我还能离开庵中,回去过年呢。”

这会儿的回去,就是指回去素巧那边,夏云愣了一下,也笑了,不知不觉之间,素巧那里,已经成为她们心中的家,在那里,可以尽情地哭,尽情地笑,而不用去想别的。

李嬷嬷这个人啊,只要周乐欢喜,她就欢喜,见周乐欢喜起来,李嬷嬷也笑了:“说的是呢,若是四老爷早早回去了,那我们就都能从庵中出来。”

原先说的在庵中住上几个月,那是防备周家的人来的时间太长,这会儿,周举人迫不及待地要回京过年,也不打算把灵柩带回京,那周乐自然就能早早离开庵中,去素巧那边住着。

“这庵中虽自在,但总比不上家里。”周乐的话,让夏云和李嬷嬷不由互相看了一眼,什么时候起,周乐把素巧那边当做了家,李嬷嬷的神色微微动了动,但还是什么都没说,家不家的,也就随周乐去吧。只要周乐好好的,李嬷嬷就什么

都不想了。

周举人拿了那些箱笼回城,志得意满,这才想起该知会城内的士绅,因着还在周乐的丧期内,周举人只命人去城内的士绅那里广送帖子,至于王尚书那里,周举人是第一个把帖子送去的。

王尚书接了帖子,想了想就命人准备轿子,要去拜望周举人。这把杜姨娘吓了一跳:“老爷怎么要去拜望周举人,按说,他是晚辈。”

“他这会儿,身上还有孝呢。”王尚书淡淡地说了一句,周乐虽是晚辈,又是定了亲的女子,但这会儿算得上未嫁而亡,周举人也合该为她穿上几日的素服,自然不能去拜望别人。

“那……”杜姨娘还在踌躇,毕竟王尚书也不用亲自去拜望周举人,王尚书晓得杜姨娘在想什么,鼻子里面哼出一声:“你啊,就是想得太少了,我亲自去拜望,所说的话,他当然要听从。”

杜姨娘这才应是:“那我让人好好服侍您。”王尚书点了点头,等到轿子来了,王尚书也就上轿往周举人所住的客栈行去。

周举人还在那清点着箱笼,这箱笼里面的东西,哪些可以留下,哪些要送回去,周举人还在大费周章,毕竟当初周乐的嫁妆单子,家里也是有数的,若是拿得太多,难免会被人看出端倪。

“四老爷,要小的瞧来,您就多拿几样,不过就是做姐姐的给妹妹添妆。”跟来的管家是晓得周举人的心思的,自然在那百般

撺掇,听到是做姐姐的给妹妹添妆,周举人不由笑了:“说的是,她们姐妹原先也好,这会儿,我多拿上几样,又算得了什么呢?”

说着,周举人就拿过四件金首饰,又看着装了银票的匣子,长叹一声:“可惜这银票啊,我不能动。”

南阳侯府那边,自然也有折成银子的单子,管家还想再劝几句,就听到人报,王尚书来了。周举人此刻哪还想着这些东西,急忙把匣子胡乱盖上,就亲自出去迎接王尚书。

周举人走出客栈的时候,王尚书正从轿子里面下来,周举人急忙紧走几步,上前扶住王尚书:“老尚书,原本该是做晚辈的去拜访您才是。”

“你家遇到如此大事,我前来也是应有之义。”王尚书笑吟吟地说着,周举人急忙扶住王尚书往里面走,王尚书也就问几句周阁老的情形,听到周阁老身子康健,王尚书笑着点头:“离京时候,你那时候也不过十七八岁,跟你父亲前来送我,还不爱说话呢,这会儿也历练出来了。”

“可惜我读书不成,不能像大哥二哥一样出仕,只能在家中料理一些杂事。”周举人请王尚书坐下,亲自给王尚书奉茶。

王尚书接过茶:“你也是在京城,若是在这样地方,举人已经够了。”

“家父常常夸令郎出色。”这官场来往的规矩,周举人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王尚书晓得被夸的是自己的大儿子,也就

摆手笑道:“都五十多了,不过就是这么个官儿,哪能当得起被人夸。”